设为首页 联系我们 加入收藏

当前位置: 网站首页 新闻采风 正文

俩老外为保护汉语方言办“乡音苑”让我们汗颜

作者:时间:2014-04-15点击数:

 

来源:中国社会科学网

一个中文名叫司圆直的土生土长的美国人,到中国的北大光华学院来任教,迷上了中国方言。后来他遇上了在中国留学,同样是土生土长的美国人,同样痴迷中国方言的柯祎蓝(他这个中文名还经常被中国人念错)。二人自掏腰包,在中国办起了一个保存汉语方言的网站“乡音苑”。(4月9日《中国青年报》)

方言的保护已经在民间呼吁多年。今年两会上,全国政协委员、上海市作协副主席赵丽宏提交了一份保护方言的提案。他在提案里写道,“方言是地域生活和文化的口头表达。方言如果消亡,乡音会变味,乡愁会无处寄托”。

按照官方文件流程的惯例看,对赵丽宏提案的答复应该还有两三个月的时间。不管如何答复,方言保护都不能再拖下去了,我们中国的方言保存保护总不能让美国人来替我们做吧。

推广普通话是上了国家宪法的,几十年来,我国推广普通话工作成绩斐然。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,随着人们交流范围和交流频次的扩大,很多人不说普通话就寸步难行,被动之中,普通话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。

然而在推广普通话的过程中,由于对方言保护的忽视,导致很多方言有失传的危险,尤其是上海、杭州、苏州等吴方言区的很多小孩子已经不会说或不愿说当地方言。

语言,不仅是人们的交流工具,更是文化的载体。各地方言传承的不仅是赵丽宏说的乡音乡愁,而且承载着一个地区的文化基因,承载着当地的历史。很多方言语汇是无法用普通话表达的,千姿百态的地方戏曲恰恰就植根于方言。用普通话或吴方言去唱河南梆子必然荒腔走板。

两位热心中国文化的美国人办中国方言保存网站,已经存有300多段各地方言的音频资料,但这和方言的存量相比,恐怕不及十一。而且他们保存的还只是汉民族方言,更多少数民族语言尚未收集。他们自掏腰包,资金捉襟见肘,网站难以为继。这般窘境理应引起国人的高度关注。

目前,国家语委的注意力主要集中在推广普通话和语言文字规范化、信息化上,建议给国家语委或文化部增加方言保护职能,主管全国的方言保护,协调好推广普通话和方言保护的关系,使二者并行不悖。

两位热心的美国人感动了很多中国人,也让我们汗颜。中国人就应该有钱的出钱,有力的出力,帮助他们把这个“乡音苑”办下去。当然,几大门户网站,也应履行好社会责任,可以考虑和“乡音苑”合作,也可以自开频道,借鉴“乡音苑”的经验,为保护好方言做出自己的贡献。

还是那句话:咱们博大精深的中国方言总不能让外国人替咱们保护吧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