设为首页 联系我们 加入收藏

当前位置: 网站首页 新闻采风 正文

推广普通话不能一棒打死方言 质量是关键

作者:时间:2014-01-24点击数:

来源:中国新闻网

继“禁娱令”、“限广令”后,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总局近日再发禁令,要求播音员主持人除节目特殊需要外,一律使用标准普通话。《欧洲时报》近期评论文章指,迫使方言在电视节目中“消失”值得商讨。与其对方言节目“一刀切”,不如专心提高节目质量,去除低俗,同时让地方电视台自由发挥,创作出更多的优秀作品。

文章摘编如下:

此令一出,不少主持人瞬间“躺着中枪”,如湖南卫视主持人汪涵、何炅、谢娜等经常操一口湖南方言惹得观众捧腹大笑,台湾主持人欧弟、曾宝仪也表示“鸭梨山大”,一些观众还担心深受欢迎的《新老娘舅》、《快乐大本营》、《天天向上》等节目会受“波及”。

其实广电局发“禁方令”并非第一次,早在2005年,广电局就明令不准在电视剧中使用方言,但到今天又发“禁方令”,可见方言节目具有强大生命力,网友戏称“越禁越火”,但同时相关部门“年年讲、月月讲”地强调在节目中禁止方言也掀起了热议。

显然,“禁方令”背后是为了更大范围地推广普通话,而普通话作为中国官方统一语言的确有着不可取代的作用,推广普通话自然无可厚非:一来,从古至今,一门统一或相通的语言不论对内、对外都是经济、文化各方面交流、沟通的桥梁,古代所谓“官民上下,语言不通”则“百弊丛生”;再者,一些俗语、俚语相较普通话确实有失文雅、不够严肃,如“屌丝”、“小伙伴”等词汇如果被某些主持人说出来略显不妥,而中国方言因种类繁多且发音复杂,有时会影响正常沟通和理解,所以确有其局限性。

但仅因此就选择用“一刀切”的方式,迫使方言在电视节目中“消失”值得商讨。从文化方面而言,“大一统”的做法过分强调“文化共性”而忽视了“文化特性”,不符合文化多样性的自然属性,有损于文化发展、繁荣,也有害于中国丰富的语言文化传承。

从电视节目本身来说,“去方言化”也许想给观众提供一顿高档“牛排”,但观众可能更喜欢贴近自己生活的“清粥小菜”。方言节目既有其市场,大众亦喜闻乐见且无伤大雅,何不破“大一统”之茧,专心提高节目质量,去除低俗,同时让地方电视台自由发挥,创作出更多的优秀作品。